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福成[1]
机构地区:[1]浙江警察学院党委
出 处:《公安教育》2014年第10期56-60,共5页
摘 要:仪式,一般解释为“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研究者对仪式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仪式被普遍认为是有着一定文化传统,集表演性、象征性和重复性为一体的程序化的活动或事件。”其功能作用被普遍认同,“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在价值认同、情感归属和共同愿景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英国象征人类学学派大师维克多·特纳认为,“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用仪式和典礼来庆祝或表达它的欢乐、悲伤和胜利。”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创造性地探索和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领悟”,变“说教灌输”为“亲身体验”,变“平面接触”为“立体熏陶”,才能真正把教育引导工作做到入脑入心。仪式教育就是一种情境体验式的启发激励教育,是以特定教育目的为指向,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采用规范程序举行的教育活动形式。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传统模式,仪式教育虽然一直在持续开展,但是其蕴含的强大功能和丰富内涵却尚未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和挖掘。仪式教育作为高校尤其是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形式,不仅是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必要途径,而且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在资源,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