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要求、误解、隔膜和偏见——20世纪八、九十年代茅盾研究论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城希[1,2]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中文系 [2]香港中文大学

出  处:《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134-144,共11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辉煌与冷落:〈子夜〉的艺术及命运>;编号:2011221026的中期研究成果"~~

摘  要:包括《子夜》在内的茅盾小说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在20世纪80—90年代遭遇持续的质疑与否定,这一质疑与否定有着多重时代及文学、文化背景。从对作为小说艺术家的茅盾与小说艺术之间关系的全面质疑、对《子夜》艺术价值的否定直到将茅盾逐出文学史,这一质疑和否定有着清晰的发展过程。对茅盾小说艺术意义与价值的否定有着多重深刻的时代、生活及艺术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后新的时代对茅盾个人生活及艺术的要求、误解、隔膜和偏见的重要表现。我们今天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在"未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这一视域中,重新面对茅盾构建的宏大小说艺术世界以重新认识茅盾及其小说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关 键 词:茅盾研究 20世纪 九十年代 误解 偏见 隔膜 小说艺术 艺术价值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