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遗象山花锣鼓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璐[1] 段忠[1] 

机构地区:[1]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出  处:《民族音乐》2014年第5期44-46,共3页National Music

基  金:四川省社科联课题<象山花锣鼓的音乐研究>系列论文(项目编号:SC12XK016)

摘  要:象山花锣鼓为清锣鼓,是四川遂宁大英县象山镇所特有的民间小乐种。其创始于清朝1875~1880年间,又称“花花锣”“耍耍锣”。在历史上,象山镇的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锣鼓乐队,其最早是各家在农闲时演奏,后来每到逢年过节或在象山镇的富乐寺庙会之时,各家族的锣鼓乐队就会聚集在一起演奏,由此形成“赛花锣”的风俗延续至今。象山花锣鼓记录着象山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表现着象山人民独特的民俗活动,其情绪活泼欢快,音乐形态独具一格,是四川郪江流域民间锣鼓乐的典型代表。

关 键 词:花锣鼓 音乐形态 清锣鼓 象山镇 民俗活动 音乐品种 乐种 锣鼓经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思维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