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上肢受累平山病肌肉病理变化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延红[1] 李香[1] 薛孟周 陈文武[1] 李建章[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封4750000

出  处:《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第20期50-5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基  金:河南省卫生厅基金项目(201303114)

摘  要: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 )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 ),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 )于1959年首先报道,认为平山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临床上与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但预后不同。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男女之比约20∶1;散发起病多见;典型的平山病表现为青春早期隐袭起病的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多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多数病人有“寒冷麻痹”;手指伸展时可见束颤;受累肢体腱反射正常或偶见低下,患者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无锥体束征;无括约肌功能障碍;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5a内病情可自然中止,预后良好。

关 键 词:平山病 病理变化 

分 类 号:R746[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