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凯[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哲学系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5期37-41,共5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孟子伦理思想与列维纳斯伦理学之比较研究"(12CZX05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孟子伦理思想研究--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SWU110900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规划项目"孟子伦理思想研究--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RX12H03)
摘 要:列维纳斯认为,在意志自由的状态下,自我不可避免地会将其意志施之于他人,列维纳斯称这种情况为"杀人"。"杀人"的现象也鲜明地体现在孟子的思想和言行中。不过,孟子陷入"杀人"的误区,却并非缘于他所主张的道德意志的自由,而是由于他轻率地断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同的人性。实际上,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他人是否具有与自我相同的人性,自我根本就无从所知。只要排除对人性共通的轻信,孟子乃至儒家不仅不会"杀人",反倒可以建构出一种既合理、又现实的"自我—他人"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