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130000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9期118-119,共2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对近视眼患者发生的视网膜脱离进行临床分析,讨论有关近视性网膜脱离的临床规律,给予临床提供相应预防措施。方法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共144只眼,分别统计分析此类患者的年龄、裂孔数量、形态、位置分布、视网膜变性等情况。结果在近4年间132例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近视性视网膜脱离144只眼(60.25%),其中50岁以上者93只眼(64.58%),屈光度在-6.00D以上79只眼(54.86%),多见于高度近视的中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裂孔特征来看,圆孔90个(55.21%),马蹄形裂孔46个(28.22%),黄斑裂孔15个(9.20%),巨大裂孔5个(3.07%),锯齿缘截离7个(4.29%),圆孔的检出率最高。共检出163个裂孔,其中发生在颞上象限最多,共69个(42.33%),鼻下最少,仅9个(5.52%)。高度近视RD患者易发生黄斑裂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只眼存在变性区(78.47%),格子样变性76只眼(52.78%),高度近视RD患者多存在视网膜变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高度近视及中老年人;单孔、圆孔发生率高,视网膜裂孔最常见于颞侧上方区域。高度近视易发生视网膜变性及黄斑区裂孔。近视眼患者若无症状,眼底存在视网膜变性部位的应加强定期随访,若存在闪光感等症状,应及时散瞳彻底检查眼底,避免延误治疗从而发生视网膜脱离损伤视功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