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萧无陂[1]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长沙410181
出 处:《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66-74,共9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魏晋以前道家自然观念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研究"(13CZX03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魏晋以前道家自然观念的演变研究"(12YBB1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3);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4)资助
摘 要:"道可道,非常道"从具体哲学概念("道")的形成这个角度阐明"自然之道"首先必须通过言说来呈现,但作为"名"的"道"与自然实存的"常道"之间存在着张力。"名可名,非常名"则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万物之"名"与自然物本身之间的张力。言说(人为)造成了"名"与自然本真之"实"的分离,于是在呈现本根之道的方式上有了自然之始与言说之始之异,在认知"道"的方式上有了虚静以观与名言以析之别。然而哲学必然通过言说,"道"首先是言说的产物,静观、玄鉴则是超越言说的另一种体道方式。为了在言说中阐明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作为哲学文本的《老子》大量使用了表意玄远、模糊晦涩的"名"来言说,试图以此超越"名"的辨析功能。在认知"道"的方法上,老子实际上向我们昭示:言默皆达,殊途同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1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