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侯旭东[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  处:《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4期99-120,共22页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秦汉六朝国家日常统治机制研究"(11YJA77001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郡国上计在西汉与东汉发生一些微妙变化:西汉时,除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朝廷主计的是丞相与御史府,计吏离京前,丞相(司徒)召见计吏,并遣属吏宣读敕文。皇帝若要问询计吏或传达自己的想法,均要通过丞相、御史大夫或身边的近臣。东汉光武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受皇帝接见,并回答皇帝提问。明帝时始还要在朝贺后参加明堂祭祀与上陵礼,上陵礼毕,才离京。计吏面见皇帝不仅应对提问,还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部分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东汉郡国计吏京城活动的变化是光武帝强化皇权"总揽权纲",削弱三公职权的一部分,明帝承袭父政并有所增益,但不能认为皇帝与三公间的角力皇帝总是胜者。

关 键 词:两汉 郡国上计 皇帝 丞相 朝贺 计吏受官 

分 类 号:K234[历史地理—历史学] D691[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