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垚[1] 高旭光[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00044

出  处:《中国综合临床》2014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摘  要: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1-2],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1-3].在西方国家,出血性卒中占各型卒中的10% ~ 15%,但在亚洲国家其发病率高达20% ~ 30%[4].脑出血比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更高,临床结局较差[3-4].脑出血后造成的脑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前者是由于血肿对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直接压迫所致[5-6],出血后60 min内即可出现[7];后者主要是由于血肿扩大和血肿周围水肿导致,包括血管源性(细胞外)和细胞毒性(细胞内)水肿[8].

关 键 词:脑出血 脑水肿 凝血酶 血小板 血红蛋白 补体 血管收缩因子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