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淑华[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出 处:《青年记者》2014年第22期49-50,共2页Youth Journalist
基 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政策传播的路径和效能研究"(批准号:13BXW026)阶段性成果;郑州大学新媒体公共传播研究中心成果
摘 要:近来,各种环境事件报道再次将我国环境问题上升为公共议题。沙漠惊现巨型排污池、北方持续重度雾霾、河南荥阳遭蝗灾、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等,环境事件屡屡爆发。环境事件事关不同群体的利益,进而形成争议,并极易通过网上网下的舆论互动上升为群体性事件。同时,环境问题的公共属性使之容易引发全球性的舆论关注。西方媒体对我国环境问题长期以来持“妖魔化”态度,把我国描绘为“世界的烟囱”、“肮脏的中国龙”,制造“环境威胁论”,借助环境议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进行攻击。
关 键 词:环境问题 建构主义 排污权交易制度 群体性事件 传播 环境事件 “妖魔化” 事件报道
分 类 号:X5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