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相银[1,2]
机构地区:[1]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223300 [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2期81-91,共1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380);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BRA201218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202107C);江苏省第二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计划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上海沦陷后,路易士填补了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离去后的文学真空,成为诗坛第一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是由于他与《中华副刊》的双赢合作,二是因其进入了个人创作的高潮期。他行走在大海、都市与小城之间,"大海"书写投射了他对自由的向往,"都市"书写则意在表达现代人的紧张焦虑,尽管返沪之初他曾对上海产生游子重回慈母怀之心情。对都市"在而不属于"的生存感和对小城的依恋构成其精神之两面,反映出路易士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文化乡愁。穷愁、自怜、自傲以及不安的毁灭感构成这一时期路易士诗歌的主要情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