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2]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出 处:《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年第12期4555-4557,共3页Chinese Nursing Researsh
基 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卫办医政函[2012]649;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2-2-40;福建省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项目;编号:MD201205
摘 要:据 WH O 统计,烧伤发生率在所有损伤中排列第四[1],而手部在烧伤中最易受累,发生率占45%~50%[2]。近年来,我国烧伤救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展,烧伤存活率显著提高[3],但烧伤对病人来说不仅仅是皮肉损伤,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4]。有研究显示,烧伤总面积、烧伤部位、伤后时间等与心理障碍的产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烧伤面积越大,抑郁程度越高,而头面部形象改变、手部相关重要功能障碍,会加重心理损伤程度[5,6]。此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烧伤治疗末期由于病人逐渐认识到所遭受的创伤可能造成残疾和部分功能障碍,随之而来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改变,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4]。护士在帮助病人适应新形象及烧伤所致的各种生活变化上扮演重要角色[7],了解病人康复心理经历,并确立针对性阶段性护理方案,有利于病人的角色适应。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的传统方法,将灵活性和循环性贯穿于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在心理学和健康护理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9],通过全面直接的观察、访谈及资料收集,能够为建立发展解释模型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旨在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重度烧伤伴手烧伤病人康复经历的心理体验及其存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建立框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