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艳[1] 曾今诚[2] 梁小泉[1] 许卫华[3]
机构地区:[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528200 [2]广东医学院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东莞523808 [3]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湛江524001
出 处:《广东医学》2014年第22期3533-3535,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广东省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308188)
摘 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50例,其中21例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29例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0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20例;T1期10例、T2期16例、T3期19例和T4期5例。ELISA法检测组织和外周血IL-35含量。结果鼻咽癌组织中IL-35含量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t=2.415,P=0.018 8)和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t=2.368,P=0.021 1)。T3~T4期组织IL-35含量显著高于T1~T2期(t=2.139,P=0.037 7);非角化型鳞癌组织IL-35含量显著高于角化型鳞癌(t=2.550,P=0.014 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IL-35含量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t=3.147,P=0.002 9)。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IL-35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t=2.776,P=0.007 3)和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t=2.122,P=0.038 4)。T3~T4期患者外周血IL-35含量显著高于T1~T2期(t=2.427,P=0.019 7);非角化型鳞癌患者外周血IL-35含量显著高于角化型鳞癌患者(t=2.109,P=0.041 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IL-35含量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t=3.469,P=0.001 2)。鼻咽癌患者组织与外周血之间IL-35含量呈正相关(r=0.405,P=0.003 5)。结论 IL-35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