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晓东[1] 郝权[2] 任彬彬[1] 苏晓娇[1]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2]河南中医学院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第12期1168-1169,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摘 要:在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病例超过200万[1],幸存患者中,有25%丧失劳动能力,15%严重残疾,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其病死率在下降,致残率在上升,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因此促进或者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是康复治疗的基本任务.临床上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相对较快,而上肢运动恢复缓慢而且效果不理想,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多采用作业疗法、理疗、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虚拟现实及机器人也有一定的应用.笔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 键 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常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 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 鼠神经生长因子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