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时期浙大农学院研究(1939—194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祥伟[1]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学院,贵阳550018

出  处:《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4期283-285,共3页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基  金:贵州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云贵两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12BS001)

摘  要:1939—1946年,国内抗战。这期间浙大农学院西迁至遵义湄潭,并在此办学七年,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及浙大师生以"求是"为校训,百折不挠,克难攻坚,取得了很多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大农学院当时也是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实践,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这些科研成就被用于当地的农业,为农民提供了农业技术,改变了当地农业极其落后的局面。

关 键 词:浙大农学院 蚕桑  刺梨 “求是”精神 黔北时期 

分 类 号:K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