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谦[1]
机构地区:[1]济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22期39-44,共6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 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文化伦理研究"(项目编号:2012189);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小说叙事研究"(项目编号:B14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流浪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而刺瞎双目流浪终生。荷马的《奥德修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等作品通过描写流浪者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彰显出人类的智慧与勇气。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宗法制的国度,人们养成了安土重迁的习性。文学中的流浪者形象总是有其特定的身份特征。与其他阶层相比,知识分子与流浪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不解之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