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富强[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比较及其实践效应"(GD12CLJ02)
摘 要:需求定律、供求分析和一般均衡理论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但这三大组成部分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需求定律只是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导出的公理,体现的是数理逻辑关系而不是行为逻辑,从而忽视了人类偏好的多样性和内生演化性;其次,供求关系仅仅反映社会经济之间的表象联系,难以深入到现象背后的实质,从而无法发现社会经济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最后,一般均衡是基于不现实的逻辑前提和严格的形式逻辑得出的,根本上缺乏经验事实基础,从而无法解释个体互动或市场竞争过程。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分析范式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它是以高度抽象的形式理性为基础,以高度数学化的形式逻辑作推理思维,而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理性和行为逻辑相差甚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5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