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本位”:建国初期广播事业的“公共”话语实践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艾[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12期167-168,共2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ZD017);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实践中,人们关于"公共"一词的讨论由来已久。如果回溯历史情境对其进行检讨,我们不难发现,广播电视"公共"话语并非发端于市场经济时期,或者说,广播电视的"公共"话语并非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国百业待兴之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提出举全国之力建设"农村广播网",并将其迅速落实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

关 键 词:广播事业 话语实践 农村广播网 物资匮乏 市场经济时期 历史情境 民本位 电视事业 技术条件 主体性 

分 类 号:G229.29[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