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沈阳110036
出 处:《理论探讨》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现代形而上学研究"(14BZX114);辽宁省教育厅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与当代价值观建设"(ZW2012010)阶段性成果
摘 要:考察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主体概念变迁与形而上学逻辑进路的内在关系,在传统主体性形而上学中,表现为在基本设定中的亲和关系和在生成进程中的一体化进展;并隐匿于马克思以现实的人重构主体,将形而上学的历史性、现实性、价值性理解为人的基本属性的内在逻辑中;直至在异质性主体徜徉的现代微观形而上学中,开显为基于"转向自身"形成的个体主体化进展。总的说来,主体由同一性向异质性的转变,以及形而上学的微观个体化进路,交织出主体境界作为现代形而上学研究归宿的判断。主体境界表征现实的人的自在、自为、自觉、自律的存在方式,及其与自由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内在张力,它通过个体形而上思维再现人对现实的认知图景,提供给人的感性活动以价值原则的方式,促使人从主体境界中获得合理性、合价值性和合道德性的行动目的和行动方式。故而,主体境界表现出现代形而上学个体性与关系性、有限性与无限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等多重维度的交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