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行为障碍脑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蒋雅丽[1] 张积标[1] 石湖清[1] 郭骁[1] 姚树桥[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长沙410011

出  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年第12期1135-113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177802),湖南省心理学重点学科实验室资助

摘  要:破坏性行为障碍(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DBD)是青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一般认为,DBD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障碍,可分为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和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两类.ODD是以一组重复发生的对权威人物的违抗或敌对行为作为主要特征的障碍;CD是指更严重的行为障碍,其典型特征是反复和持续地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如攻击他人等)及违反与年龄相称的社会常规(如逃学等)[1].以往研究发现,DBD患者的攻击行为与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及其环路异常有关,如前额叶、边缘系统的激活下降[2-3]、结构异常等[4-5].因此脑成像研究有可能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的实证依据,进而为DBD的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围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构性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研究结果进行论述.

关 键 词:破坏性行为障碍 脑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对立违抗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攻击行为 结构异常 针对性干预 

分 类 号:R749.94[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