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滋养地方戏的历史与反思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雯[1] 

机构地区:[1]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戏剧文学》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摘  要:戏剧史家周贻白对昆曲极其推崇。他称赞昆山腔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戏剧声调,昆曲是中国“最能持久”的一种戏剧。[1]P292前者是说,昆山腔以轻柔婉折的声调超越了海盐腔而称霸剧坛;后者则表示,昆曲因创造了“过去舞台上未有的新局面”而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剧种之一。显然,周贻白从唱曲和表演两个方面肯定了昆曲的艺术价值。在昆腔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土腔土调也渐成气候。

关 键 词:地方剧种 戏剧史 周贻白 昆山腔 皮黄剧 唱曲 艺术价值 副末 西秦腔 彦衡 

分 类 号:J8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