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宁[1] 程宁[2] 王秋英 闫铭峰[2] 吴喜江
机构地区:[1]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1 [2]兰州大学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3]金川公司金川镍钴工业卫生研究所
出 处:《实用预防医学》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目的评价大鼠急性羰基镍中毒后多种药物及药物联合干预对于肝脏SOD活力及Cu-Zn SO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对照组和五个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大鼠静态吸入250mg/m3羰基镍染毒30min,分别于染毒后4h和30h腹腔注射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DDC)、甲泼尼龙、亚硒酸钠、DDC+甲泼尼龙、参附回阳汤,染毒对照组染毒后不予药物治疗,3d和7d时取材,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测定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测定肝脏SOD活性并分析Cu-Zn SO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染毒组肝脏SOD活力和Cu-Zn SOD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4h给药,肝脏SOD活力明显高于染毒后30h给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组相比较,染毒后4、30h给予DDC,3d和7d时肝脏SOD活力和CuZn SOD基因明显升高(P<0.05),30h时给予DDC,3d和7d时肝脏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染毒后4h和30h给予甲泼尼龙,SOD和Cu-Zn SOD水平未见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4h给予DDC+甲泼尼龙,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羰基镍中毒后,DDC对于逆转羰基镍急性中毒所造成的肝脏抗氧化物酶及其基因损伤效果确切,且早期给药效果优于晚期给药;DDC联合甲泼尼龙也可逆转肝脏抗氧化物酶的损伤,但对于基因层面的损伤应用意义不大;而亚硒酸钠和参附回阳汤对于逆转抗氧化物酶水平和基因损伤效果尚不确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8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