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茜[1]
机构地区:[1]中国音乐学院,10000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摘 要:中国的民族声乐用现在的定义来说是以我国各地专业的音乐院校里的民族声乐为代表。当今的民族声乐和过去中国传统的民歌、戏曲、说唱、曲艺等不论是在演唱方式上还是表演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它是在继承了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特点和精髓的基础上,借鉴和融汇了西方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在表现形式和演唱内容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现代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思想,从而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符合中国人审美并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新时代民族声乐。文章主要阐述我对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理论体系中"四性"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我自己的硕士独唱音乐会中,以不同风格不同唱法的作品来突出讲述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体系中关于演唱的科学性和演唱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我认为马秋华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就是歌唱的科学性与多样性,即继承了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贴近生活,将西方优秀的演唱技巧和音乐元素融会贯通。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都实践了科学性与多样性的教学,不走机械的、固定的、教条的声乐教学老路,因材施教、丰富教学,勇于在声乐教学体系创新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这样的声乐教学理论体系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赋予了中国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新的审美取向和标准,更是更新了中国当代声乐的血液和生命力。为中国当代声乐走向世界,立足世界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