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理论学刊》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Theory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所有权与正义--走向马克思政治哲学"(项目编号:14AZX00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YJA72002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还有《逻辑学》)的研究中,他自己的问题仍然是从对应的黑格尔的问题追查中提出的,这绝不是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马克思将自己融入到对黑格尔的诠释中,相反,恰恰在其中,他瓦解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以及一般形而上学并带入一种新的道路。在这一新的道路中指向具有科学精神的哲学新基础的意向是充分活跃的。在作为哲学所要求的严格"科学"意义上,马克思的与黑格尔之间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别。按照这种观点,我们要说马克思在他的讨论中重申了由基础往上的哲学之构想,这与关于意识本身的科学对自然自然主义认识或精神构想正好相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