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出 处:《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盖斯凯尔小说对维多利亚精神的传承与变革"(12FWW011);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重点课题"现代化过程中盖斯凯尔的女性叙事研究"(2012Z67);杭州师范大学望道青年文科学者激励项目"小说叙事中的文化动因研究"(RWWD1321)
摘 要:《玛丽·巴顿》关于蝎子和鸦片的叙事具有政治讽喻意味,蝎子的惊惧场景表现出盖斯凯尔对英国殖民事业的警醒,而关于鸦片的论述则显示出她在阶级问题上存在着道德与情感两个维度的错位。对这些讽喻进行隐喻性质的解读可以揭示出盖斯凯尔在对外殖民事业和对内阶级矛盾两大问题上的矛盾姿态。The narratives about the scorpion and opium in Mary Barton have allusive and metaphorical effects to politics. The scene of panic about a scorpion reflects Gaskell's vigilance on colonization, whereas the discourse about opium shows her misplaced sympathy on the issue of class. The allegories reveal Gaskell's ambivalent attitude on the enterprise of colonization and problem of class struggle in the British Empir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