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砚忠[1]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编译局战略发展研究部,北京100032

出  处:《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6-10,共5页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灾害应对;风险分担与政府治理现代化"(14C11)

摘  要:"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发生在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即劳动过程;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理论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存在着实践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历史性、价值性与科学性原则等多向度性的统一。按照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交往过程中,既要体现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个体特色。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内涵。

关 键 词:马克思“交往”理论 历史发生 现实意义 

分 类 号:D6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