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忠

作品数:48被引量:19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更多>>
发文主题:政府信任合作式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整合合法性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实》《前沿》《江淮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合作主义的利益协调思想分析及其现实应用被引量:2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40-42,共3页李砚忠 缪仁康 
转型期的社会呈现出多元的利益结构形态,而利益多元化必然激化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因此,将日益分化的社会利益主体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整合起来,使之有序地传输到国家的政治中枢系统,并通过政府来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
关键词:利益分化 政府 新合作主义 
政治与行政的二分视阈下中国行政改革思想误区分析
《领导之友》2016年第3期16-20,共5页李砚忠 缪仁康 
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研究在理论上坚持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原则,这使行政发展与政治发展相互脱节,陷入理论误区和实践困境。对此,要在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下认识和规划行政改革,坚持政治发展与行政发展协调互动的科学改革观,推行从“体制...
关键词:行政改革 政治发展 科学改革观 
政治与行政的二分视阈下中国行政改革思想误区分析
《理论建设》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李砚忠 缪仁康 
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研究在理论上坚持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原则,这使行政发展与政治发展相互脱节,陷入理论误区和实践困境。对此,要在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下认识和规划行政改革,坚持政治发展与行政发展协调互动的科学改革观,推行从"体制外"向"...
关键词:行政改革 政治发展 科学改革观 
新常态下政府转型的动因与内涵撰析
《领导科学》2016年第1Z期34-36,共3页李砚忠 缪仁康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促使政府转型,政府转型是政府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自身的系统性变革,以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并与之保持新的平衡的过程。推动政府转型的力量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和行政系统内部,同时还有源于外部要素和...
关键词:政府转型 社会取向 含义 动因 目标 
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的博弈分析及其对策组合——以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执行为例被引量:4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8期11-16,共6页李砚忠 缪仁康 
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灾害应对;风险分担与政府治理现代化"(项目编号:14C11)的研究成果
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现象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执行中,政府间权责关系变迁、公共政策执行监控不力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受限等构成环境政策执行梗阻的根源。需要进一步整合中央政府...
关键词:公共政策 执行梗阻 博弈 对策组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
《党政干部参考》2015年第18期10-10,共1页李砚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才能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呢?要自觉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使本民族文化发展通过不断汲取异质文化的有益营养,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积极主动地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内容与积极抵御、防范外来文化霸权的侵蚀...
关键词:文化发展 全球化背景 中国 民族文化 经济全球化 文化成果 异质文化 青春活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全球化初探
《学习论坛》2015年第5期64-68,共5页李砚忠 
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灾害应对;风险分担与政府治理现代化"(14C11)的阶段性成果
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兴起。不同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同,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存在差异,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形...
关键词:科层样态 治理 国家观 比较 
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建构与灾害治理分析被引量:2
《前沿》2015年第2期14-18,共5页李砚忠 
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灾害应对;风险分担与政府治理现代化"(项目编号:14C11)
面对重大灾害,个体和小社群无法自救,这样就会产生对第三者即国家救援力量的需要,从而使国家得以催生;源起于灾害应对的国家必须对发生于其疆域内的重大灾害进行持续性救援,这是保持国家政权正当性和合法性存续的基本前提;大国在大灾面...
关键词:灾害治理 国家建构 社会自救 国家救援 
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考被引量:4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6-10,共5页李砚忠 
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灾害应对;风险分担与政府治理现代化"(14C11)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发生在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即劳动过程;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理论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存在着实践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历史性、价值性与科学性原则等多向度性的统...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 历史发生 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涵、特征与现实意义被引量:1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12-116,共5页李砚忠 
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灾害应对;风险分担与政府治理现代化"(项目编号:14C11)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交往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社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理论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存在着实践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历史性、价值性与科学性原则等多向度性的统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表明,在世界经济...
关键词:交往 基本特征 现实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