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五院,在读研究生黑龙江大庆163000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12期1555-155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摘 要:脑梗死是指由于组织的血液供给障碍,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组织死亡(坏死)的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50岁-60岁的人群发病率更高,脑梗死起病急,前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发病后,疾病快速发作,迅速达到高峰[1]。单核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前体发育而来,前体又称单潜能或双潜能细胞,是从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在组织中,单核细胞在不同的解剖位置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2]。巨噬细胞是负责保护组织免受外来物质损伤,但也被认为在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异常与多种疾病如慢性炎症、应激反应、库欣综合征(亢进)、免疫介导的疾病、坏疽、结节病等密切相关。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4种类型[3]。研究表明,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破裂及随后的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斑块局部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4]。血小板及单核细胞的异常活化、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所导致的高凝状态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5]。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