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2]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肿瘤科,河南濮阳457001
出 处:《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年第6期546-549,共4页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摘 要:食管癌是常见的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为90%,据估计,2008年全世界约有482300例患者被确诊为食管癌,死亡人数约为406800人,在肿瘤死亡谱中居第5位[1]。食管癌是食管黏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其中与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食管癌在临床上一般没有症状,很难发现,到中晚期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后,往往才会到医院进行诊治,因此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没有远处转移的、能够切除的食管癌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即便如此,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只有18个月左右,而5 a生存率为23%。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生物免疫学及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越来越被重视[2-4],其中新兴的生物治疗主要是以肿瘤免疫治疗为核心,向患者体内引入生物制剂和(或)活性细胞,以此调节患者机体的生物学反应,并使之有利于宿主直接杀伤或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现对食管癌在生物学治疗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