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对比及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文星[1] 白剑锋[1]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南京210029

出  处:《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12期1695-1696,1710,共3页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摘  要: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及实施时机,并与肠外营养作一合理比较。方法 :60例胃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并分别在手术前1 d、术后3、7 d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胆碱酯酶(CHE),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2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2组间T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术后第3天、第7天PA、CHE高于PN组,术后第7天HB、ALB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E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维护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加快胆碱酯酶的升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关 键 词:胃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分 类 号:R735.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