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赋颂”理论及其《两都赋》“颂汉”的赋史意义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新文[1] 王慧[1] 

机构地区:[1]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36-142,共7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汉儒言《诗》有"美、刺"之义,影响至赋即为"讽、颂"二端。西汉赋偏重于讽,东汉赋主于颂,而完成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人物是班固。生逢东汉中兴之时的班固,既承儒家《诗》学传统,更受社会清明、帝王倡导、颂文兴盛等时代氛围影响,作赋与论赋皆以"颂汉"为旨归,所谓"述叙汉德"、"润色鸿业"、"光扬大汉",不仅实现了汉赋由讽而颂的转圜,也从此奠定了盛世而赋的"赋颂"传统,颇具"赋史"意义。

关 键 词:美刺与讽颂 班固赋论 汉颂 《两都赋》 

分 类 号:I207.224[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