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文艺反映论与建国后我国文论的历史缘分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国旗[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100732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17-22,181,共7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史"(项目编号:12&ZD1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反映论对促成我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17年的文学观主要是反映论和认识论的文学观;新时期之后,伴随对"工具论"、"文艺为政治服务"等的反拨,文学反映论遭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与冲击,一些新的富有创见性的理论主张也在不断的质疑声讨中被提了出来,最终使我国文论在建国后实现了一次重大转型;然而,90年代中期,我国文艺理论界所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又让一些学者对反映论问题发生了新的兴趣。本文相信,对反映论思想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必将会为我国文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

关 键 词:列宁 反映论 中国文论 缘分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