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国旗[1]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17-22,181,共7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史"(项目编号:12&ZD1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反映论对促成我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17年的文学观主要是反映论和认识论的文学观;新时期之后,伴随对"工具论"、"文艺为政治服务"等的反拨,文学反映论遭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与冲击,一些新的富有创见性的理论主张也在不断的质疑声讨中被提了出来,最终使我国文论在建国后实现了一次重大转型;然而,90年代中期,我国文艺理论界所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又让一些学者对反映论问题发生了新的兴趣。本文相信,对反映论思想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必将会为我国文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