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凌朝栋[1]
机构地区:[1]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15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史记>选本研究"(项目编号11XZW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历史名著,《史记》的文学性尤其是其叙事技巧,一直是学人讨论的话题。如陈衍《史汉文学研究法》,对《史记》叙事技巧,多有发明。清代以降,梁玉绳、顾炎武等人开始关注《史记》中人名称谓变化带来的叙事效果。事实上,人名、地名,是秦汉典籍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人名称呼的变化,最能体现撰作者的思想倾向与叙事技巧。“称呼”有两个义项:一是对人呼唤其身份、名称等;二是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4773页)。“称谓”一词,其义项也有两个:一是称呼、名称;二是述说、言说。由此可知二者含义大致相同。为行文方便,本文统用“称谓”一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