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法

作品数:31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戴晓华陈平原陈雪虎魏世民聂运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古典文学知识》《文学遗产》《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文学批评史著编写的百年回望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黄霖 
中国“文学批评”的由来中国古代有关文学批评的文字早已有之,从孔、孟等儒家经典到子书笔记、史家散论、文集中的序跋、书信,以及各体文学的评点与话体之作,另有少量的专著、专论等,多种多样。但是,在“五四”之前,没有被学界普遍认同...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研究法 文学批评 诗文评 思维框架 史著 儒家经典 
整体观:文学史观、阐释体系和价值立场
《学术评论》2021年第2期58-68,共11页陈国和 
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近现代知识转型的产物,它"涉及晚清以来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五四文学革命提倡者的自我确认,以及百年中国知识体系的转化。"①1903年清廷颁布《奏定大学章程》,其中"中国文学门"的科目包括"文学研究法""历...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文学研究法 文学史观 价值立场 五四文学革命 现代民族国家 知识转型 自我确认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之“繁简”观初探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2期62-63,共2页董宇 尚依然 
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繁简》篇中推崇文无繁简,惟得其宜的思想,提出了文忌"义失之赘""辞失之芜",又忌"过简而文反不畅",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活动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本篇论文旨在初步探究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中的"繁简"观,并浅谈"繁简...
关键词:姚永朴 文学研究法 “繁简”观 
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被引量:6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年第10期34-35,共2页侯寅寅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三祖时代’桐城籍重要作家与桐城派发展嬗变研究”(项目编号2018SJZDI137)的成果
姚永朴先生根据自己的独特见解,将零散的桐城派文章理论进行提炼、整合,自成一书,名为《文学研究法》。此书涵盖了桐城派主要的文章理论,被视为桐城派文论的集大成之作。本文将对《文学研究法》一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重点探讨此书对...
关键词:姚永朴 文学研究法 桐城派 文章理论 
论研究戏剧与影视学中的具体问题使用的文学研究法
《幸福生活指南》2018年第13期0134-0134,共1页马泽 
戏剧与影视学属于国家一级学科中的艺术学门类,下设有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多种二级专业。研究此学科中的相关问题,必然离不开对文学研究法的大量运用。下文将针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探讨对其解决过程中使用的文...
关键词:戏剧与影视学 文学研究法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之“文学”辩说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28-132,共5页章勇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是继《文心雕龙》以来不可多得的文论专著,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而且更多还体现在中国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研究方面。我们在肯定它对文学创作理论贡献的同时,也应正视它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建树。《文学...
关键词:桐城派 姚永朴 文学研究法 应用文写作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增订版序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6年第4期30-32,共3页陈平原 
比起古老的"文赋""诗品""词话""曲录"来,"文学史"无疑是小弟弟。可这位后起之秀,一出生就身手非凡。1903年,清廷颁布《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中国文学门"的科目包括"文学研究法""历代文章源流""周秦至今文章名家"和...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奏定大学堂章程》 版序 学科 文学研究法 文学教育 中国人 文章 
刘永济《文学论》的三重视野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5年第12期31-39,共9页陈文新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刘永济著述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11-274109)成果
从文化视野看,刘永济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他以"参稽外籍"、"比附旧说"作为《文学论》的著述方略,即是这种文化视野的展现。从文学史视野看,刘永济虽然承认"感化之文"、"学识之文"都可以纳入文学之中,但更为重视"感化之文"。他对中国文...
关键词:文学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史 郭绍虞 中国大文学史 三重 中国传统学术 文学研究法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论 
试析清末民初“文学研究法”的架构被引量:2
《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84-94,共11页陈雪虎 
本文以癸卯学制文学立科所制定的"文学研究法"为对象,讨论这一国族制度架构的基本思路及其文教内涵,分析它所可能预留的知识生产和文论形塑的空间。晚清民初对国族学问和大学建制的思路不少,但"文学立科"使传统文化和"中国文辞"得到制...
关键词: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法 《中国文学史》 《文学研究法》 学科总论 
《史记·项羽本纪》人名称谓与文学叙事之关系被引量:1
《文学遗产》2015年第2期187-188,共2页凌朝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史记>选本研究"(项目编号11XZW005)阶段性成果
作为历史名著,《史记》的文学性尤其是其叙事技巧,一直是学人讨论的话题。如陈衍《史汉文学研究法》,对《史记》叙事技巧,多有发明。清代以降,梁玉绳、顾炎武等人开始关注《史记》中人名称谓变化带来的叙事效果。事实上,人名、地...
关键词:人名称谓 《史记》 文学叙事 《汉语大词典》 本纪 项羽 叙事技巧 文学研究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