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霖[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中国“文学批评”的由来中国古代有关文学批评的文字早已有之,从孔、孟等儒家经典到子书笔记、史家散论、文集中的序跋、书信,以及各体文学的评点与话体之作,另有少量的专著、专论等,多种多样。但是,在“五四”之前,没有被学界普遍认同的、可以统括各种批评文字的“文学批评”一词,当然也没有中国文学批评方面的史著。到了20世纪初,教育部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1903)、《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1913)等规定大学教学的科目中,尽管有“古人论文要言”及“文学研究法”等,与后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比较接近,但有关的教学与著作都没有跳出“诗文评”的传统思维框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