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欺凌与睡眠障碍的关联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蕾蕾[1,2] 朱琳[2] 荣峰[3] 陶磊[3] 张静[4] 贾晓敏[1] 苏普玉[1] 张曼[1] 张志华[1] 郝加虎[1]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肥230032 [2]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学院 [3]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 [4]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药学部

出  处:《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第2期281-28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224);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科研资助项目(2012-5);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AH201310366066)

摘  要:目的在描述高职学生网络欺凌流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欺凌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为改善高职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方便整群选取安徽省3所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共计4 147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欺凌问卷评价网络欺凌行为,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医药专业院校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47.26%,高于综合类学生(26.91%)和工科学生(29.57%);高职女生睡眠障碍检出率(36.81%)高于男生(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1.50,83.12,P值均<0.01)。综合类在校高职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的频次(5.81±1.46)高于工科院校(5.63±1.19)和医科类院校(5.66±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5,P<0.05);男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的频次(6.06±1.68)高于女生(5.64±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4,P<0.01);此外,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以及学习压力不同者之间遭受网络欺凌频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网络欺凌与睡眠情况的关联分析显示,不同频次网络言语欺凌和网络非言语欺凌对高职学生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高职学生睡眠障碍较为普遍,有遭受网络欺凌经历者可作为睡眠障碍干预的重点人群之一。

关 键 词:因特网 睡眠障碍 学生 统计学 

分 类 号:B844.2[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395.6[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