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急性期意识障碍客观评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冉[1] 杜巨豹[1] 霍速[1] 阎澍妤 单桂香 宋为群[1,2,3]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100053 [2]首都医科大学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3 [3]首都医科大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与康复基地,北京100053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第2期203-20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194;30770714;81171024);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2068);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09-3-6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1107110004);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

摘  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严重脑外伤、脑卒中、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得以存活,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其觉醒和意识内容的程度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昏迷、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等多个水平[1]。虽然意识障碍的分级明确,但植物状态的误诊率依然很高,Childs、Andrews、Laureys等[2—4]分别发现植物状态误诊率为37%、43%、35%。

关 键 词:植物状态 意识障碍 客观评定 意识内容 急性期 心跳呼吸骤停 医疗水平 严重脑外伤 误诊率 功能磁共振 

分 类 号:R749[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