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海龙[1]
机构地区:[1]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15年第2期210-214,共5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谢林在承继和批判康德和费希特知识学的基础上,确证了知识学的最高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主体和客体、自我与非我的绝对同一,它不是自我,也不是非我,而只是绝对本身。这个绝对同一不能从存在或经验出发,而只能在自我意识中寻找。自我意识凭借自身的纯粹行动,历经原始感觉、创造性直观和反思三个阶段,演绎出知识学中从主观到客观过渡与符合的问题。谢林知识学提供了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与存在之间矛盾的一种可能性思路,这条思路在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欧洲大陆的人文哲学中得到了贯彻和复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