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了的民族特征与文化意义——黎族与其它壮侗语族民间叙事长诗外部形态比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段莲[1] 

机构地区:[1]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  处:《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3期165-166,共2页MOUNTAIN FLOWERS

基  金:2014年海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金资助,项目名称为黎族与其它百越后裔诸民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为HNKY2014—67;2014年琼州学院校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QYQN201404

摘  要:叙事长诗的口头说唱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程式化特征。关于口头诗歌的程式,有一个常被引用的定义:程式是"在相同的格律条件下为表达一个特定的意义而经常使用的一组词"[1]。在这里,程式的核心是词语,或者更宽泛地讲,指的是词语模式,它们是能动的、可以相互替换的词组,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程式从口头的声音性质上来说,它首先意味的是语音,也就是韵律模式。

关 键 词:民间叙事长诗 文化意义 程式化 外部形态 壮侗语族 民族特征 黎族 词语模 

分 类 号:I03[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