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广东医学》2015年第5期789-791,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量化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电针治疗后的恢复程度,为中风病的微观辨证治疗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痰热腑实型。运用TST技术检测患者患侧肢体TST剩余值从而了解早期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通过电针综合治疗后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TST剩余值检测结果的规律及变化程度。结果 (1)治疗前各证型的TST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各证型TS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78,P<0.01);各证型间TST值比较,风火上扰与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痰瘀阻络与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电针治疗后,各证型TST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不同证型的TS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29,P<0.01);各证型间TST值比较,风火上扰与痰瘀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对急性脑梗死各证型TST恢复程度比较:痰热腑实型>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F=26.581,P<0.01),两两比较,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TST剩余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ST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电针治疗后恢复提供可靠的数据评估。
关 键 词:缺血性中风 证型 三重刺激技术 皮质脊髓束 电针
分 类 号:R743.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