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郁欣[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201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3YZX01);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X047);"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0911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格"问题是现象学的重要课题。在胡塞尔、舍勒以及狄尔泰的共同影响下,在自然与精神或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相互关系的整体视域下,施泰因发展了一门人格现象学。人格就是一种在其行为进行中形成着独特的世界观,并且服从于"动机引发"的理性法则的精神主体。人格是在感受体验中被构造起来的,而异己人格则是在我们"同感地理解"中自身构造起来的,同时,对异己人格的"同感地理解"最终也构成了本己人格自身构造的条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