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脑屏障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文洋[1] 高成[1]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50001

出  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第4期416-41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31372268)

摘  要:颅内动脉瘤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之一,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神经外科急症,总体的病死率达5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与迟发性脑损伤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坏是SAH后早期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血脑屏障除了屏障作用之外,血脑屏障通过严格控制离子和分子的流通,根据神经系统需求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保护大脑免受毒性物质和病原体的损害,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2]。然而在SAH后中早期脑损伤中血脑屏障的变化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关 键 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脑屏障 hemorrhage 早期脑损伤 神经外科急症 迟发性脑损伤 病理生理基础 颅内动脉瘤 

分 类 号:R743.3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