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后节疾病经巩膜给药的影响因素与提高经巩膜给药利用率的途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顾冰[1] 兰碧菲 程凌云[1] 

机构地区:[1]温州医科大学眼科药物研究所,325027

出  处:《中华眼底病杂志》2015年第2期205-20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22)

摘  要:经巩膜眼后节给药因其靶向传递较好、创伤相对较小等优点在眼后节疾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然而,在治疗视网膜疾病时,经巩膜给药的临床有效性不及玻璃体腔注药。其原因在于药物经巩膜向眼内传递的过程不仅受到巩膜、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眼内色素等解剖屏障的影响,而且还受到RPE转运蛋白、代谢酶系统以及前列腺素等代谢化学屏障的影响。了解药物经巩膜向眼后节递放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相关生物材料方面的进展,为进一步明确经巩膜给药机制,更有效治疗眼后节疾病提供科学思考素材和启迪。

关 键 词:眼疾病/药物疗法 投药  巩膜 影响因素 综述 

分 类 号:R774[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