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住“海派原创”不松手——走进话剧《大商海》幕后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莉娜[1] 

机构地区:[1]《上海采风》编辑部

出  处:《上海采风》2015年第5期24-29,共6页

摘  要:本刊的"走近群像"栏目,大部分是走近某个群体,比如音乐新人、戏曲新秀、海外书法家。也有走进艺术团体的,比如民族乐团、电影博物馆等。促发我从"走近"到"走进"《大商海》剧组的,是缘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领衔人物的"原创情结",二是我首次在话剧舞台上看到"骨子里笔挺的上海男人",三是"尹雪艳"的余韵未消……上海的原创匮乏是老话题了,但敢于在"正统话剧越来越式微于市场"的背景下做"反其道而行者",这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才气。徐俊导演继2013年把根据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搬上舞台并引发关注之后,又推出凸显海派特色的原创话剧《大商海》,再加上计划在明年推出的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他的"野心"是希望这一有组"上海三部曲"可以展现上海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文化脉络,成为海派话剧中真正叫得响、留得下、传得开的原创好作品。受他这份铆住"海派原创"不松手的雄心感染,我决定继"尹雪艳"之后,走进《大商海》剧组。

关 键 词:原创音乐剧 话剧舞台 海派特色 商海 《永远的尹雪艳》 二三十年代 艺术团体 民族乐团 

分 类 号:J823[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