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媛[1]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
出 处:《学术评论》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Academic Review
摘 要:说起铜镜,想必最为人熟知的要数《旧唐书·魏徵传》中的一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之镜与史之镜、人之镜并列为唐太宗的三面镜子,可见“镜”的意缘自古便有着内自省、防己过等深层意味,而这也正是基于镜子照面、映物的实用功能。中国古人以水为鉴,即用瓦或青铜制成水盆,以水照面。《说文》中记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监字意指水盆,以铜为之则为鉴。盛水的铜器经过打磨,即使无水也可以映容貌,故演变为镜面,水盆扁平化处理后,原本盆表面的花纹则演变为带有纹饰的镜背,铜镜的雏形自此而生。铜镜的原料是铜、锡、铅合金,锡和铅可以降低熔点,锡能够增强硬度和光泽度,铅则有利于成型,使镜背纹饰清晰。古人自秦朝起才开始大量铸造铜镜,因其便携和适用性而逐渐取代了水鉴。在汉魏时期铜镜的工艺获得较大发展,直至唐代达到高峰。彼时铸造业兴盛,生产出我国历史上工艺水平最高的铜镜,且由于合金中的锡含量增加,甚至还添了一定比例的银,使得铜料色质如银,镜面银白闪亮,映出的人影十分清晰。
关 键 词:铜镜 世界 个体 工艺水平 铅合金 锡含量 实用功能 《说文》
分 类 号:K875.2[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