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颗粒对IgA肾病患者血清中MCP-1、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一鸣[1] 

机构地区:[1]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出  处:《新中医》2015年第5期115-117,共3页New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观察黄芪颗粒对Ig A肾病(Ig AN)患者血清中单核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4例Ig A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潘生丁以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口服。治疗60天后,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及尿液中畸形红细胞数的变化及血清中MCP-1、TNF-α和IL-6含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量改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中畸形红细胞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畸形红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均有所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MCP-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观察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CP-1水平改变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CP-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Ig AN有密切的联系,黄芪颗粒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MCP-1、TNF-α和IL-6含量,对Ig AN患者蛋白尿和血尿有明显改善。

关 键 词:IG A肾病(Ig AN) 黄芪颗粒 单核趋化因子-1(MCP-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分 类 号:R692.3[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