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海洋[1,2] 谭利明[1] 周仕钧[2] 彭海峰[2] 杨旭波[2] 喻小玲[2] 陈新华[2]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11 [2]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 处:《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33-34,共2页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摘 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并发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DCI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次,2次/d,持续静脉泵入,补液扩充血容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持续2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4%,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0,P<0.05)。治疗前后、3个月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3.5±1.2)分,观察组为(4.5±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SAH介入治疗后DCI能明显改善预后。
关 键 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血管痉挛
分 类 号:R743.3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2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