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景熙[1,2]
机构地区:[1]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2期89-98,共10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批准号:12YJC770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孔教;孔子信仰研究"(批准号:11BZJ032);广东省社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特别委托项目<广东华侨宗教信仰研究>(批准号:GD14TW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发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广东潮汕地区的德教,是倡导行善积德、宣扬华人传统道德观的当代海外华人宗教。在当代泰国,德教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德教初传泰国,始于1945年底泰国侨生林修悟由汕头返回曼谷时,带去了"白云师尊"画像及香火。随后,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泰国的政治背景下,德教在曼谷逐步发展,取得了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白云师尊"的造像特征,也由"道貌"易为"僧容"。本文以泰国德教界所供奉的白云师尊造像的历史演变为案例,探讨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华人本土化的历史背景下,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