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松美[1]
机构地区:[1]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出 处:《东岳论丛》2015年第5期139-146,共8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孟子家族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YJA77005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子思与孟子之间是否存在着师承关系?从孔子到孟子百年间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演进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又是怎样发生的变革?更确切点说,儒家思想是如何从孔子的人伦日用深化为孟子的哲学悟思,以致被其后的宋代理学援引借用,以成功地应对了时代急需的哲学变革?围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往学者们对子思与孟子之间的师承进行过艰苦的文献学辨析。但仅此是不够的,更切实的还在于对二者之间思想的一致性进行一番考察。但是,由于资料的不足,这一问题一直难有实质性进展。郭店竹简的发现,为我们探寻二者之间思想的转承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从"五行"到"四端",从"性自命出"到性善论,从"仁内义外"到"仁义内在",从"抗志"到"民贵君轻",从"轻心重情"到"尽心知性",从"反己"、"诚"到"反身而诚",展现了思、孟之间的思想转承,铺陈了孔、孟百年间思想变革的清晰画卷,进而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思孟学派"的真实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