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邬妙年[1]
机构地区:[1]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出 处:《上海公路》1998年第B12期231-234,共4页Shanghai Highways
摘 要:一、引言 采用先压法预压应力筋对混凝土施加预拉力的想法,早在50年代就已经提出。 1950年英国凯·贝伶格(K·BILLIG)提出在专门的加力台座上把几节互相顶紧的有内加劲环的钢管穿入钢丝绳预压,然后浇筑在混凝土内,混凝土结硬后,放松钢管内的钢丝绳,使混凝土产生预拉应力。1952年德国马德尔(F·W·Madr)提出用一根直的空腹型钢充当预压元件,在混凝土梁的受压和受拉区分别设置预拉和预压型钢。1989年同济大学又提出将高强度粗钢筋穿入直径略大的高强度钢管中,张拉粗钢筋。
关 键 词:摩阻力 预加力 平衡状态 先压法 大柔度 预压应力筋
分 类 号:U445.471[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